狂夫
唐代:杜甫
萬里橋西一草堂,百花潭水即滄浪。
風含翠篠娟娟凈,雨裛紅蕖冉冉香。(篠 通:筱)
厚祿故人書斷絕,恒饑稚子色凄涼。
欲填溝壑唯疏放,自笑狂夫老更狂。
譯文
萬里橋西邊就是我的破草房,沒幾個人來訪,百花潭與我相伴,隨遇而安,這就是滄浪。和風輕輕擁著翠綠的竹子,秀美光潔,飄雨慢慢洗著粉紅的荷花,陣陣清香。當了大官的朋友人一闊就變臉,早與我斷的來往,長久饑餓的小兒子,小臉凄涼,讓我愧疚而感傷。我這老骨頭快要扔進溝里了,無官無錢只剩個狂放,自己大笑啊,當年的狂夫老了卻更狂!我就這么狂!
注釋
萬里橋:在成都南門外,是當年諸葛亮送費祎出使東吳的地方。杜甫的草堂就在萬里橋的西面。
百花潭:即浣花溪,杜甫草堂在其北。滄浪:指漢水支流滄浪江,古代以水清澈聞名?!睹献印るx婁上》:“滄浪之水清兮,可以濯我纓?!庇须S遇而安之意。
筱(xiǎo):細小的竹子。娟娟凈:秀美光潔之態(tài)。
裛(yì):滋潤。紅?。悍奂t色的荷花。冉冉香:陣陣清香。
厚祿故人:指做大官在朋友。書斷絕:斷了書信來往。
恒饑:長時間挨餓。
填溝壑(hè):把尸體扔到山溝里去。這里指窮困潦倒而死。疏放:疏遠仕途,狂放不羈。
創(chuàng)作背景:
唐肅宗上元元年(760)夏天,詩人杜甫在朋友的資助下,在四川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蓋了一間草堂,在飽經(jīng)戰(zhàn)亂之苦后,生活暫時得到了安寧,妻子兒女同聚一處,重新獲得了天倫之樂。這首詩正作于這期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