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月二十日夜渡海
宋代:蘇軾
參橫斗轉欲三更,苦雨終風也解晴。
云散月明誰點綴?天容海色本澄清。
空余魯叟乘桴意,粗識軒轅奏樂聲。
九死南荒吾不恨,茲游奇絕冠平生。
譯文
參星橫北斗轉已經(jīng)快到三更時分,雨綿綿風不停老天爺也應該放睛。
云忽散月兒明用不著誰人來點綴,長空凈滄海色本來就是澄澈清明。
雖乘船渡大??諔芽鬃泳仁乐?,仿佛聽到了黃帝成池優(yōu)美的樂聲。
被貶南荒雖然九死一生吾不悔恨,這次遠游是我平生最奇絕的經(jīng)歷。
注釋
參(shēn)橫斗轉:參星橫斜,北斗星轉向,說明時值夜深。參,斗,兩星宿名,皆屬二十八星宿。橫,轉,指星座位置的移動。
苦雨終風:久雨不停,終日刮大風。
“天容”句:青天碧海本來就是澄清明凈的。比喻自己本來清白,政亂污陷如蔽月的浮云,終會消散。
魯叟:指孔子。乘桴(fú):乘船。桴,小筏子。據(jù)《論語·公冶長》載,孔子曾說:“道(王道)不行,乘桴浮于海?!?/p>
奏樂聲:這里形容濤聲。也隱指老莊玄理?!肚f子·天運》中說,黃帝在洞庭湖邊演奏《咸池》樂曲,并借音樂說了一番玄理。軒轅,即黃帝。
南荒:僻遠荒涼的南方。恨:悔恨。
茲游:這次海南游歷,實指貶謫海南。
創(chuàng)作背景:
紹圣元年(1094年),宋哲宗親政,蔡京、章惇之流執(zhí)掌朝政,專整元祐舊臣;蘇軾更成了打擊迫害的主要對象,一貶再貶,由英州而至惠州,最后遠放儋州,前后七年。直到哲宗病死,才遇赦北還。這首詩,就是元符三年(1100年)六月自海南島返回時所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