暑假的蟬鳴聲里,我在河邊第一次讀懂了挫折的意義。那天偶然看見幾位叔叔握著釣竿靜坐的身影,陽光把他們的影子拉得老長,水面突然綻開銀白浪花——嘩啦!一條大魚甩著尾巴被提出水面,我的心也跟著躍動起來。
"爸爸,我也想釣魚!"我拽著爸爸的衣角撒嬌。可爸爸卻說:"釣魚要坐得住,你性子急得像小猴子......"后半句話被夏風卷走,卻在我心里種下酸澀的種子。但爸爸終究熬不過我的軟磨硬泡,隔天清晨,我的小桶里就躺著一卷銀亮的魚線。
河水把晨光揉成碎金時,媽媽教我穿蚯蚓?;锪锏挠|感讓我起雞皮疙瘩,魚鉤還扎破了手指。好不容易把魚餌甩進河里,水面卻像凝固的鏡子。十分鐘后,我的腿開始發(fā)麻;半小時后,蜻蜓都敢停在我的釣竿上了。當對岸小朋友的歡叫聲傳來時,我"啪"地摔下魚竿:"不釣了!"
轉身卻看見爸爸的水桶里游著三條鯽魚,媽媽腳邊還躺著條搖頭擺尾的草魚。咬咬牙重新坐下時,汗水已經把后背洇濕。突然,浮標猛地沉入水中!我屏住呼吸收線,竿梢彎成月牙的弧度里,一尾小魚正撲騰著甩出晶亮的水珠。
夕陽給河水鍍金時,我的塑料桶里游著三條小魚。晚風送來爸爸的話:"記住這沉住氣的滋味,比魚兒更珍貴。"此刻我終于明白,原來那些坐立難安的時光,都是成長在悄悄抽節(jié)的聲音。